四大膜分离技术深度解析—微滤、超滤、纳滤和反渗透
水处理行业被誉为21世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,膜分离技术就是这个朝阳产业的领航者,在水质恶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,来自水源地的水不仅要经过简单的生物化学处理,还必须要解决有机物污染的问题,达到饮用水安全标准,因此深度处理必不可少。不同水处理阶段,采用的膜分离技术不同,微滤和超滤主要应用于前处理精密过滤阶段,而纳滤和反渗透适用于后期的深度处理。
微滤和超滤截留分子量有限、可用于精密过滤
膜分离技术根据孔径大小分类,依次为微滤、超滤、纳滤和反渗透。微滤和超滤都属于精密过滤,通常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0.1~1微米,超滤膜孔径在0.05um至1nm之间,超滤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,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~300000,对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,达不到深度处理的要求。同时,超滤设备占地少,通水量可增加一倍,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,超滤设备在水厂改扩建过程中拥有非常广阔的空间。
超滤 水质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
水质标准的第一项指标就是生物指标(总大肠菌群),超滤可以有效去除细菌、病毒,保证水质生物安全,减少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,进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二次污染问题。经超滤处理后的水,出水浊度在0.1度以下,保证微生物的安全性。
纳滤和反渗透 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
纳滤膜的孔径为几纳米,截留分子量在80~1000的范围内,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。反渗透是水处理领域最高端的单项处理技术,能够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,经过反渗透处理的出水水质较好。纳滤和反渗透是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,可解决化学污染和有机污染问题。
微滤、超滤、纳滤和反渗透,这四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的终端过滤、工业给水的预处理和饮用水的处理,近十几年来,我国在膜组件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,虽然在品种的系列化和质量上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,但国内产品已经具备了替代进口同类产品的水平。膜分离技术在化工、医药、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,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、社会和环境效益。
产品推荐
技术资料
- 中水回用为火电厂助力生产发展
- MBR一体化生活污水设备解决城镇生
- 中水回用为火电厂解决水污染问题
- 极限分离系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
- 如何处理垃圾渗滤液这个难题
- 垃圾渗滤液设备处理垃圾污染问题
- 垃圾渗滤液集装箱应急设备介绍
- 电厂垃圾渗滤液设备介绍
- 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
- 垃圾渗滤液问题如何解决
资讯中心
- 垃圾渗透液技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
- 近零排放技术助力燃煤电厂废水排
- 集成电路应用超纯水设备的优势
- 海水淡化解决海岛居民生活用水问
- 反渗透设备应用于食品行业用水处
- 反渗透技术推进绿色高效燃煤电厂
- 政策驱动下,双级DTRO膜工艺处理
- “双星子”崛起,莱特莱德助力生
- 中国芯片进口额达3040亿!超纯水设
- 超纯水设备应用于光学玻璃行业
联系方式
